“暮光之城”作者梅尔:重述爱德华视角的《暮色》故事,让我费尽心血

美国时间2020年8月4日,“暮光之城”系列新书《午夜阳光》正式上市。该系列作者斯蒂芬妮·梅尔在新书发布之际,和《纽约时报》聊了聊这本书的创作经历。

“这本书是我费尽心血,绞尽脑汁才写成的。” 斯蒂芬妮·梅尔在谈到《午夜阳光》时强调,“每写一个字都像是经历一场搏击。”

《午夜阳光》是从吸血鬼男主角爱德华的角度出发,重述畅销小说“暮光之城”第一部《暮色》的故事。2008年,这本书的部分篇章被人泄露在网络上,导致梅尔将这本书束之高阁,停止创作。

当梅尔决定在今年发行这部作品的时候,她曾经以为“可能不会有人再关注这部作品了”。梅尔原本计划低调出版《午夜阳光》,但当她在2020年5月宣布该书将于同年8月出版时,“暮光粉”激动地表示“十多年过去,粉丝们终于能够看到这本书了”。蜂拥而致的“暮光粉”,导致梅尔的个人网站迅速崩溃。

阿歇特(Hachette)图书出版集团首席执行官迈克尔·皮奇在谈到公司2020年上半年业绩时透露,表示《午夜阳光》的预订量达到了该集团历史上的最高水平。2020年8月4日《午夜阳光》正式上市后,在开售一周内即以火箭般的速度蹿升至全球图书销售排行榜前列,并夺得美国、英国、巴西等多地亚马逊榜单第一名。在美国,阿歇特图书出版集团为满足市场需求,印制了100万册精装版《午夜阳光》;在英国,《午夜阳光》的首印数达到30万册;在德国,首印量在短时间内即告罄,卡尔森(Carlsen)图书出版集团已开始加印,使得《午夜阳光》在德国的总印数超过了14万册。

“这让人既兴奋,又紧张。”梅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“我很确定,大家拿到书后,会发现故事和自己想的不太一样。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,读者们早已在脑海中构建出他们理想的故事情节,所以没有人能完全符合他们的预期。”

“暮光之城”系列讲述的是17岁的女高中生贝拉·斯旺与年过百岁的吸血鬼爱德华·卡伦之间的爱情故事。继第一部《暮色》于2005年出版之后,“暮光之城”系列立即成为“百万美元品牌”,目前已经改编出五部电影,在世界各地拥有数百万粉丝,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在急切等待着《午夜阳光》的面世。

马伦·阿伯克龙比(Maren Abercrombie)和艾米莉·门辛(Emily Mensing)是两个老牌“暮光粉”,他们共同主持播客“还记得‘暮光之城’吗”。“老实说,我们迫不及待地期待着《午夜阳光》的正式发行。”门辛说。

在阅读了这部小说的2008年泄露版本之后,阿伯克龙比表示她非常期待梅尔能发布这部作品的完整版本。“贝拉非常可爱,其他人物也都不错,但我认为‘暮光之城’中最有趣的人物还是爱德华。”她说,“我非常想看到完整版的《午夜阳光》。”

在这本书出版之前,梅尔和《纽约时报》聊了聊在全球疫情暴发期间出书的压力,也说到读者的期待——哪些是他们能在新书里获得的阅读体验。以下是经过编辑的谈话节选。

Q:你为什么决定现在出版这本书?

M:因为我现在写完了。这本书没能早点出版是因为一直没能结稿。当我看到隧道尽头的光明——当我意识到自己确实能写完这部作品时,我就立即开始启动出版流程,因为我知道那些一直在抱着宽容的态度,耐心等待的读者们,他们实际上已经急切等待很长了。

之后暴发了新冠肺炎,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考虑过,是否坚持出版这本书。但随着事态发展,我们的态度迅速明朗起来。短期内,我们没有看到新冠肺炎疫情完全结束的可能。但是,当我现在手边有书可读的时候,我真的感到非常兴奋,因为再也没有什么其他事能如此令人兴奋的了。我希望其他人也有同感。

Q:以前发生了什么事情?你为什么决定无限期推迟出版这本书?

M: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,但这件事是让我警醒的原因之一。我不认为这是有人恶意为之。我想可能是有人想读一下这部书的初稿,然后就借去复印,但复印之后却没有归还给我。这件事本身并不可怕,但是每当我想到可能有人在我的电脑上阅读我的作品时,我就会感到毛骨悚然。

当时的情况非常糟糕,因为没有人想要把一份粗略起草的初稿拿出来供大家品头论足。因为你知道,我本可以把作品内容写得更好。对于作者来说,初稿只是作者把心中想到的东西一股脑堆砌到纸面上的结果。无论怎样,事情毕竟已经过去很久了,我现在觉得,那更像是吃饭时不小心噎了一下。

《午夜阳光》是我费尽心血,绞尽脑汁才写成的,这也是为什么我耗费这么长时间才结稿的真正原因之一。与我写作的其他作品一样,这部作品也是第一人称叙事,而我更像是把主角视角记录下来的人。这种写作方式既有趣又令人兴奋,每写一个字都像是经历了一场搏击。

Q:读者对这部新作可以有哪些期待呢?

M:我认为这本书最有趣的是——体验非人类的感觉。我喜欢那种经历,剥离你的人性,使你变成另一种样子。

我认为人们不会想到的是爱德华是一个非常焦虑的人物。创作这个人物也使我变得更加焦虑,这也是我很难让自己融入故事情节的原因之一。他的焦虑和我的焦虑交织在起来,结果产生了巨大影响。他最初还显得相当自信,但到了最后还是败下阵来,贝拉真的把他的表象撕得粉碎。他在《暮色》中表现得非常坚强,而且超级自信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

Q:在不做任何剧透的前提下,可以说说读者将对爱德华有哪些新的了解吗?或者他们重读《暮色》的话,将会在这本书中找到哪些新发现?

M:我觉得《午夜阳光》的情节很难再被透露,因为爱德华爱上了贝拉这件事大家都知道了。

我认为读者将看到的新内容,主要是爱德华非人性化的观点,以及《暮色》中没有涉及的时间内发生过的事。在这本书里,我提笔一气呵成的篇章是贝拉还未出现的那些时候。为了表现出爱德华的本性,我没有把笔墨固守在一套固定的对话和行动模式中。

跟着爱德华的视角重新看一遍《暮色》里的故事,读者会对一些角色更加喜爱,而让另外一些角色失宠。不仅因为一些角色时常出现在爱德华的故事线里(给角色加戏),还因为爱德华能读取这些人的所思所想(让读者能更全面、深刻地理解这些角色)。

对于爱德华来说,他一放松就会听到周围人的心声,这是他没法控制的。当读者设身处地站在爱德华的角度看整个故事,就会被四面八方扑面而来的各种心声塞满脑袋。所以,读者不仅能在书中看到人物的外在表现,还能全方位地了解故事的全貌。

Q:你打算通过爱德华的视角来写“暮光之城”全部系列吗?

M:不会,一点也不,这也是为爱德华好。从他的视角进行创作让我极为焦虑,写这本书的经历让人并不开心。所以继续用爱德华的视角重写“暮光之城”系列,不是个好主意,尤其是想到《新月》将会是一场悲伤而空虚的噩梦时,我就更不想继续这样的创作了。而且我认为这本书已经足够让读者了解爱德华这个人物了,当你再去重新翻阅“暮光之城”的其他作品,你将能更深地体会到爱德华的所想所思。

Q:新书发布过程感觉如何?

M:相当疯狂和紧张。我喜欢把一切都安排妥当,这样我就能够提前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,需要去哪里。出于严谨起见,我可以提前六个月制订计划,那会使我感到很开心。

但现在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。我们曾经制订了各种计划,我们也曾经兴奋不已,但这些计划随后又都泡汤了。我猜想我们将会做很多线上工作,这可能很有趣,但这对我来说还不够。粉丝们只要有事可做就会显得非常兴奋,而我们就连这点心愿都满足不了他们。这确实有点令人沮丧。

Q:你在博客上说,书籍现在是你逃避生活的主要资源。你在读什么书?

M:我最近读过的作品里,有一本书让我非常喜欢,这本书的篇幅很短,你会很快看完——作者是玛莎·威尔斯,是一部科幻系列小说,名字是“杀手机器人日记”,该系列的第一部是《全系统标红》。这本书写得太棒了,它讲述的是一个非男非女的生化机器人的故事。这类机器人本应处于控制之下,但它们却拥有自由选择权,而它们基本上只利用这个权力看电视,这个可怜的杀手机器人有着巨大的社会焦虑症,它不能面对面看到任何人,它只想躲在没人的角落里,独自观看人类的电视节目。我真的很认同这个人物(大笑)。

Q:你接下来打算写什么?

M:我现在有三个候选题材,而且我偶尔也会动笔涂鸦。如果《午夜阳光》成功发行,并且得到读者认可,到那时我再看看哪个题材更吸引我。我喜欢搞点科幻题材,但在创作这类作品之初,必须做到胸有成竹,有完整的故事架构,然后才能认清这是否与自己的意中题材相符。

——来自《纽约时报》(New York Times)

©2005-2021北京接力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,
并保留所有权利。